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糖尿病与低血糖
1.糖尿病三主征——“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2.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或FPG≥7.0 mmol/L(126 mg/dl),或OGTT中2小时PG≥11.1 mmol/L(200 mg/dl)。注: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4.诊断糖尿病最佳的方法是静脉血浆葡萄糖,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HbA1c≥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6.微血管病变指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7.1型糖尿病的死因是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的死因是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
8.双胍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目前主张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首先应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9.磺脲类药物与胰岛B(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一定数量有功能的胰岛B(β)细胞组织。磺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磺脲类药物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中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进行大手术、妊娠、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皮肤过敏、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其中低血糖反应最常见且最重要。
10.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1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如麦芽糖酶、淀粉酶、蔗糖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不太高)而餐后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12.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此类药主要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适用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
13.1型糖尿病——胰岛素(正规胰岛素,短效胰岛素)。2型糖尿病非肥胖的患者——磺脲类(氯磺丙脲)。2型糖尿病肥胖的患者——双胍类(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高的患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
14.胰岛素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Whipple三联征: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供糖后症状立即消失。多数患者由于易饿或低血糖而进食增多,体重增加。
15.低血糖发作时应立即供糖,轻者可口服糖水、糖果或含糖分高的食物,重症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低血糖症纠正后,应进一步检查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处理。
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
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
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福利 不错过 |
上一篇:临床考点肾上腺疾病
下一篇:临床考点糖尿病与低血糖
金英杰医学教育 (jinyingjie.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2017)9355-1061号